“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的体会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到极致,这对公司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很重要……”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孔祥瑞说。1月24日,天津市“技能强企”行动师资培训活动(滨海新区专场)在天津港职工培训中心天津港职工培训中心(津港工匠学院)举办。该活动旨在持续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公司师资水平,为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技能人才支撑。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高技能人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强化企业师资梯队建设,筑牢人才发展“蓄水池”。此次活动吸引来自新区129家重点企业的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孔祥瑞结合在天津港生产一线余年工作经历,分别就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完善师徒结对人才梯队建设做了深入的讲解。天津港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建立技能竞赛育才机制等做交流分享。培训课程干货满满,从体制机制搭建和技术技能培养等方面为企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提供了“解决方案”。
天津市新天钢冷轧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属板材制造、金属制作的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开发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很看重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参加此次培训,让企业在解决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上找到了新的方法。“天津港集团在师带徒评价验收方面做得更加具体,比如企业会组织实操技能比赛来反馈成果,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我们将把这些经验带回去,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主管师珊说。
同时,根据公司反馈和需求,区人社局逐渐完备培训内容和形式,持续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广覆盖的培训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让好经验、好做法在企业间传递。
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新区将从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支柱产业中,遴选认定企业培训中心,为公司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平台支持、激励支持、引才支持,按照“分类推、项目制、促就业”九字原则,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持续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持续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技能提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滨海新区着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完备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了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慢慢地增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有效性,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加快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符合常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新区拥有中华技能大奖4人、全国技术能手25人、天津市“海河工匠”26人(占全市52%)、天津市“技术能手”102人、滨海新区“技能大师”80人。广大高技能人才,在促进“滨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滨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