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面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慢慢的变成了时代的命题。随着中国政府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钢铁企业如何算好自己的碳账本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钢公司)凭借其前瞻性的环保举措和技术创新,正在慢慢地实现碳排放配额的盈余,让我们共同来进一步探索这一钢铁巨头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年碳排放量高达18亿吨,占全国总碳排放的15%左右。这样的数据不仅令人震惊,也让钢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天钢公司等各大钢铁企业一定思考的问题。
天钢公司在多年的运营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碳减排策略。记者在现场看到,新的100MW超高温亚临界发电设备正在轰鸣运作,其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科技和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设备主要利用钢铁生产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换为电力,能够很好的满足厂区将近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显著减少外购电所带来的碳排放。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天钢公司作为企业碳交易的先锋,不仅要精准报数、清缴碳配额,还要主动接受核查。在面对严峻的市场压力时,天钢公司凭借多年环保改造和技术更新,首次实现碳排放配额盈余,标志着其在绿色转型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杨薇作为天钢公司的碳交易员,算了一笔账,光是新发电设备每年就能节约22.69万吨标煤,减碳达65.79万吨,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如此一来,天钢不仅在环境保护上做出了贡献,也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要想实现全流程的绿色转型,天钢公司开展了广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准确地说,如今的天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厂,而是一个智慧化的生态园区。厂区内部植入了大量的光伏设备,逐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提升了绿色电力的比例。
天钢还引入了氢能源技术,减轻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在朝着更低的能耗方向努力。至2023年,天钢公司吨钢耗水量已降至0.82吨,并被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这无疑是绿色钢铁生产的又一标杆。
不仅限于自身的环保改造,天钢公司还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可能性。作为全国研学旅行和科普教育基地,天钢的工业旅游项目吸引了许多中小学生亲身体验钢铁是如何炼成的。这种将工业与自然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展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另一种表现。
从传统印象中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到如今的绿色生态钢铁企业,天钢公司的转型不仅为自身开辟了新市场,更为行业树立了榜样,让其他钢铁企业看到绿色与经济可以并行不悖。
在经济全球化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的未来在于可持续发展。天钢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决落实国家的减排政策,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提升,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不仅仅可以减少环境负担,更能为公司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生存空间。
让我们期待,更多的钢铁企业能够像天钢这样,积极投身于绿色转型,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化为现实,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